道县:扎实推进工会工作提质增效
今年来,道县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积极探索践行工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功能和路径,切实履行工会职能,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持续提高工会组织的引领力、服务力、凝聚力。
今年来,道县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积极探索践行工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功能和路径,切实履行工会职能,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持续提高工会组织的引领力、服务力、凝聚力。
11月社保新政密集出台,16号人社部明确60、70后有5类补缴通道,2011年前参保的国企老职工补欠费免滞纳金;月底青岛又公布首批127名老职工通过"档案数字化核查"完成补缴,不用再自己找材料。这消息看着真让人高兴,可前几天跟社区办事认识的广元老职工王大叔一聊
2025年针对下岗职工的保障政策迎来实质性升级,多项补偿新规则正式生效,覆盖经济补偿、技能培训、社保衔接、就业扶持四大核心领域,确保福利真正落地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。过去部分下岗职工面临“补偿标准不明确、技能脱节难就业、社保断缴无保障”的困境,2025年
提到“买断工龄”,不少下岗职工心里有本难念的经:有的被公司用“一次性补偿”忽悠签字,事后发现补偿远低于法定标准;有的不清楚自己该享哪些权益,稀里糊涂就放弃了社保、安置等关键福利。其实“买断工龄”本质是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,下岗职工依法索要经济补偿、
前几天帮老家的王叔整理旧物,翻出一本泛黄的国企下岗证,他随口说:“这玩意儿早没用了,扔了都可惜垃圾桶”。我赶紧拦住他:“可别扔!2025年这证还能领3笔真金白银,好多人不知道白白亏了”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国企改革的浪潮中,一大批职工挥别了奋斗多年的岗位。对这些下岗职工来说,再就业难、社保断缴、养老没着落,成了压在心头的烦心事。很多人觉得自己“被时代落下了”,却不知道国家早在1998年就出台了专门的保障政策,这份福利一留就是26年,至今仍在发挥
最近帮老家几位下岗的长辈跑腿办社保,发现一个普遍问题:很多2003年前国企下岗的朋友,觉得下岗证是二十多年前的“老物件”,要么随手扔了,要么压在箱底积灰,压根不知道这张证至今还能领3笔实打实的补贴。作为常年关注民生政策的普通人,今天就用最实在的话,把这3笔补贴
“下岗只给10万买断费就完事了?”前阵子,山东的王师傅拿着工厂给的补偿协议犯了愁,干了15年的老员工,企业说裁员就裁员,只愿意给一笔“买断费”。还好他邻居提醒他查2025年的新政策,后来不仅追回了少给的经济补偿金,还额外领到了未休年假补偿和社保补缴,前后多拿了
对于不少下岗职工来说,失去工作不仅意味着收入中断,更要面对养老、医疗的保障缺口,还有重新就业的迷茫。尤其是那些在单位干了十几年、几十年的职工,把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岗位,突然下岗后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。好在2025年针对下岗职工的补偿新规则正式落地,这次的政策不
“我们那代人,把青春献给了工厂,把困难留给了自己。”在社区的退休人员座谈会上,62岁的张师傅这句话,道出了无数国企下岗工人的心声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,为了配合国企改革、优化产业结构,数千万国企职工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岗位。他们用“下岗”的牺牲
我爸的老同事张叔,最近终于把压在心里15年的石头挪开了。2010年他从市里的国营机械厂下岗,单位当时只给了5000元“安置费”,说“效益不好,就这么多”。后来工厂倒闭,社保断缴了8年,张叔眼看快到退休年龄,养老金没着落,这些年跑遍了相关部门,都因为“找不到责任
但法院去年判了三个类似旧案,说“不能用今天的标准,去审判昨天的人”。
我大哥60岁了,前些天兴高采烈的去办理退休手续,想着自己35年工龄怎么都有3500-3800左右吧,没想到被工作人员告知退休金2482元,他大失所望,下岗人员拿这么点退休金,欲哭无泪!
下岗职工曾是经济转型浪潮中承压的群体。2025年处于“十四五”收官、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衔接期,这群人的生活保障、再就业机会咋保障?咱从政策、保障、就业三方面唠明白。
2025年以来,海南省总工会锚定“技能自贸港、就业惠民生”目标,以“培训筑基—认定赋能—比武提技—就业托底”的四维联动模式,构建技能人才成长闭环,为职工搭建“学技能、比技能、用技能”的建功平台,助力更多职工实现高质量就业,为自贸港建设注入“工”力量。
2025年以来,海南省总工会锚定“技能自贸港、就业惠民生”目标,以“培训筑基—认定赋能—比武提技—就业托底”的四维联动模式,构建技能人才成长闭环,为职工搭建“学技能、比技能、用技能”的建功平台,助力更多职工实现高质量就业,为自贸港建设注入“工”力量。
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经济体跃迁,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,这场声势浩大的转型不仅关乎宏观经济数据,更与每个人的钱袋子息息相关。变革的洪流中,普通老百姓究竟是旁观者,还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?
可能有人会说出去打工,有人会说创业试试,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——我爸,当年却选择了一条让全家人都抬不起头的路。就像这张照片里,他攥着的不是荣誉证书,而是全厂第一批下岗职工通知书。可奇怪的是,二十年后同学聚会上,当年嘲笑他的人,却都端着酒杯追着他请教“致富经”。这
我至今还记得1990年那个闷热的夏夜,空气里弥漫着纺织厂飘来的棉絮味,像一层看不见的灰,轻轻落在人的皮肤上,痒痒的,却又挥之不去。那天,我站在厂礼堂的后台,手里攥着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,指尖微微发颤。那不是普通的纸,那是我熬了三个通宵写下的诗,一首献给苏婉的
在社会民生领域,国企下岗职工补偿问题始终备受关注。它不仅关乎经济权益,更涉及万千家庭的生活保障,是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要体现。2025年,随着一系列新政策落地和帮扶措施升级,这一议题有了诸多积极进展,我们来看看这些新变化如何为下岗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。